查詢
卡 號: | |
查詢密碼: | |
當代口腔修復的進程與各階段的發展
日期∶2015-4-25
口腔修復醫學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學科,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而迅速發展,涉及到眾多學科,與口腔組織學、解剖生理學、口腔生物力學、材料學等密切關聯,由此產生了許多新的修復方法和技術。二十世紀的修復技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許多新技術、新方法,如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輔助制作完成修復體技術 (CAD/CAM);人工種植技術;激光在修復的應用;鑄鈦技術;精密鑄造技術;烤瓷、鑄瓷技術、全瓷技術等,這些深刻影響到口腔修復學的發展。本文就口腔修復的發展趨勢以及其中部分新技術作一介紹。 一、口腔修復的發展趨勢 隨著科技的進步,無論是塑料、不銹鋼的出現,還是鑄造技術、微波技術、激光技術及計算機科學的出現,不僅極大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生活,也促進了口腔修復技術的發展。隨著人們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及科學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與信息科學、材料科學、計算機學、機械學及生物醫學緊密結合,口腔修復學的發展將更為 迅速,高科技已廣泛促進了修復學的發展,特別是人工種植牙技術的發展以及計算機輔助(CAD)與計算機輔助制作(CAM)及復合材料的出現與應用,從根本 上改變了人們常規的修復觀念與修復方式,而這些技術的進一步完善,還將進一步促進修復學的發展。 1、保存修復仍將為口腔修復的重要任務 盡管現在各種修復新業務新技術很多,但保存自身的牙齒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嵌體、高嵌體、超嵌體、嵌體冠、貼面、全冠等仍是牙體保存修復的主體。由于自身牙齒或牙根對咀嚼壓力的感覺功能是人工種植牙和常規義齒所不能取代的。因此保留自身的牙根,完成修復體是在不能保存牙體后修復的主要任務,在對牙根進 行了完善的牙體牙髓及牙周治療,以樁核修復技術作為修復的基礎,在其上完成各種固定修復,如以此為基礎,制備成套筒冠或磁附著等各類附著體在修復的應用,使口腔修復的基本觀念得到延伸。故對殘根的保存修復主要為樁核及樁核冠修復及延伸到各種附著體的應用,包括球帽式及栓道式修復,磁性附著體的修復等修復方 式,這些均可提高修復的質量和增加修復的舒適性。而陶瓷和貴金屬材料制備的各類修復體將為牙體保存修復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也為固定橋和覆蓋義齒的應用創造條件,固定修復和半固定修復將成為口腔修復的主體。 2、高科技技術在口腔修復的應用 口腔修復的發展與高科技的發展緊密相關,鑄造支架及鑄造冠技術改變了鍛造絲及錘造冠的修復技術。其后各種技術的涌現,如金屬烤瓷技術以及延伸的全瓷技術使修復效果發生了很大的變革。精密附著體技術,如套筒冠技術,栓道技術,球帽技術,磁附著體技術的應用,提高了修復質量,為口腔修復技術向社會化,工 業化發展創造了條件,而人工種植牙技術則從根本上改變了修復方式與觀念,又極大的促進了各種修復技術的發展,使各種修復附著體技術的應用更加規范化,也更為普遍。 計算機輔助制作設計與輔助制作已從制備嵌體、高嵌體、超嵌體、貼面、單冠、三單位固定橋、多單位固定橋發展到了全牙列固定橋的制作。在可摘局部義齒、全口義齒及頜面部缺損修復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進步,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提高了修復質量,縮短了就診制作時間,已從研究、臨床實驗發展到臨床應用。 激光在口腔修復領域的應用,從最開始牙齦軟組織的手術,牙體脫敏,發展到激光焊接機的成功應用,并逐漸向口內直接焊接以及激光預備基牙及激光測量獲取共同就位道,在口腔修復領域顯示了廣泛的應用前景。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激光在口腔修復的廣泛應用也必將影響和促進口腔修復飛速發展。 3、口腔應用材料的發展將極大地促進口腔修復的發展 材料學是對口腔修復發展影響最大的學科之一,無論是從鈦材的應用使種植技術的成功及鈦支架義齒的應用,還是從甲基丙烯酸甲脂到復合樹脂的應用,以及從烤瓷材料的應用到可鑄造陶瓷材料及可切割陶瓷的應用,口腔應用材料學的發展對口腔修復質量的提高起到過不可取代的作用。而納米陶瓷的發展特別是納米材料在口腔修復的應用,將使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強度、韌性、以至重量、耐腐蝕性都得到極大的改善,必將極大推動口腔修復的發展,有望成為理想的口腔修復材料。而金屬材料表面氧化膜的生物改性則可增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能獲得更多的生物性修復材料,將使仿生修復成為可能。 4、信息技術及互聯網在口腔修復的應用 信息技術已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與口腔修復密切相關的信息技術,除涉及口腔修復學的臨床、教學、科研及管理等學科領域的內容,在口腔修復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輔助制作的遠程合作,可以通過以下模式來促進口腔修復學的發展,即醫師將預備合適后的基牙在口腔直接或在模型間接以光 學掃描的方式獲取的資料輸入計算機后,經互聯網傳輸到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及輔助制作加工中心,加工中心對獲取的信息資料分析后反饋到醫師處,醫師確認后,即可將確定的數據資料傳輸給計算機輔助制作中心,制作中心即可由此完成修復體的制作。而這個過程僅需1小時左右。不僅可在同一地區,也可在不同的地區以致不同的國家完成制作。使患者無論在什么地方,均可獲得一個理想的修復體。而且還可由于信息技術及制作工藝的共享而促進整個地區乃至全國各地口腔修復的整體發 展,并與國際發展同步。 5、傳統的修復技術的改進發展與淘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傳統的修復技術與材料將逐步淘汰或逐漸較少使用,如修復學中的錘造冠橋修復將會隨著修復技術的發展和修復的社會化大生產的加強而逐漸消失,而鍛造鋼絲的可摘局部義齒將大量減少,將被鑄造支架及各類附著體的修復技術所取代,僅作為永久性的修復前暫時性義齒的制作。 隨著材料學的發展,各種類型的復合樹脂已在臨床廣泛的應用,并逐步取代塑料而成為口腔修復的主要材料,而粘結材料性能的進一步提高,將使各類牙體缺損、缺失的固定義齒修復更為易行。 6、口腔修復與全身的關系進一步受到關注 口腔修復學是口腔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口腔修復不僅在修復缺損、恢復外形保證生理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與全身的生理功能有密切的關系,如部分缺失或無牙頜修復后與顳下頜關節的關系,咬合重建與咀嚼肌群下頜運動的關系,以致與頸部、肩背部的關系,對消化功能等全身都將是口腔修復工作者的注重點。 7、口腔修復的社會化與產業化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牙齒缺損與缺失的比例將增加,60歲以上老年人人均缺牙約為10顆左右,即使其中50%修復,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而且修復 體在一定時間必需修改或更換,口腔修復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口腔修復的社會需求量的增加,也將極大的促進口腔修復材料工業、制造業及加工業的發展,特別是各種類型的義齒制作加工中心的出現,使義齒制作加工業的發展一改往日小作坊的加工方式,使口腔修復加工業出現規模化、產業化,不僅降低了成本,減輕了 勞動強度,最重要的是減少了浪費,徹底改變以往的口腔修復小而全,各口腔科或口腔診所也要有一個技術室加工義齒,既浪費機器、設備、材料、效率又低的局面。使義齒加工的質量從根本上得到全面的提高,從而提高國家的整體口腔修復水平。 8、修復觀念的變革 隨著修復科技的發展及法制的健全,將使口腔修復的觀念從兩方面發生變革。其一為修復技術的進步改變了修復的一些觀念,如人工種植體,磁附著體等各種附著體輔助固位方式的應用將極大地改變常規義齒修復的一些原則,不必為保證總義齒的固位而降低垂直距離即可完成一個更符合口腔生理空間的修復體,而修復技 術的改進,為固定或半固定修復創造了條件,使主要的修復方式將以固定修復為主。故在修復方式的選擇時,應考慮創造條件完成固定或半固定修復。這就要求口腔修復專業人員掌握新技術、信息技術,更主要的是掌握新知識,對口腔修復領域有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則為修復的社會化服務的改變,使修復模式的變革加快,改 變了以往醫技不分的觀念,由于專業性質的分工,醫師與技師作為口腔修復的主體的分工也更為細化,將以社會的分工合作來完成牙齒缺損與缺失的修復,不僅保證了修復的質量,提高了效率,而且可增加就業的機會,更好地服務于患者和社會。 二、計算機義齒輔助設計與輔助制作
計算機義齒輔助設計與輔助制作(CAD/CAM)是本世紀口腔修復領域最大的進展之一,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義齒制作方法,是義齒制作史上的一場革命,其基本方法為對預備好的基牙進行三維形態測量,然后進行計算機圖像化與設計,并模擬修復體的形態,再通過數據仿真加工,即可完成義齒的制備。 目前應用于口腔修復的CAD/CAM系統主要用于完成固定修復,已可制作嵌體、高嵌體、嵌體冠、貼面、后牙全冠、前牙全冠、烤瓷冠的基底冠、全冠烤 瓷的橋體支架、可摘局部義齒支架、全口義齒的基托等。而采用的材料主要為陶瓷塊,其它的材料根據需要選擇塑料、復合樹脂、金屬、蠟等。可根據各類修復體采用不同類型的材料。Vita公司開發的高鋁含量瓷塊,強度高,大小形狀、色澤也有較多的選擇,使用較多,而義獲嘉和Dentsplay公司生產的瓷塊也有 使用。CAM的加工方法主要有切(磨)削法和放電加工法,以前法為多。 標準的固定義齒修復CAD/CAM的臨床基本步驟包括: (1)修復設計。 (2)牙體預備。根據修復設計基本按照臨床常規的嵌體和冠等的預備方法,預備面要平,壁要直,不要帶倒凹,要留給不同修復材料如陶瓷或金屬的修復體的足夠厚度。在嵌體的軸面角可外展4~60°,洞底的底壁角也可外展4~60°。冠預備以留有肩臺為宜。 (3)光學印模。光學印模可分為幾種方法,一為在口腔內直接印模,從口腔內直接獲得三維信息,取代傳統的取印模和倒模程序;另一類為從取出的石膏模型上間接獲得牙齒的三維信息,具體方法為光學探頭置于與預備牙體平行之上,不要與牙面接觸,可成10°左右的角度,此時顯示器可顯示出輸入的預備后牙齒的形態。 (4)設計。在顯示器上描繪出修復體的邊緣線,體線分別設計最低線與最高線、鄰接線、切緣線、面形態,并可在投影線上設計牙尖高度和中央凹等的深度。可根據提示反復設計修改至合適后,將資料儲存。設計完成后可在顯示器上顯示修復體的形態,此時仍可返回編輯程序修改。 (5)設計完成后磨切修復。按照提示將瓷塊置于切架上固定,注意檢查切盤,鉆頭更換冷卻水后輸入切磨的命令,冠和嵌體即可在20 min內切磨完成,整個制作過程可在40~50 min內完成。修改拋光后粘接,粘接方法同常規瓷修復體的粘接。 口腔修復的CAD/CAM的主要特點包括:
(1)完成的修復體準確,與基牙密合。 全口義齒的計算機輔助設計主要是人工牙的排列和基托邊緣的形成,尚不能直接制備出完整總義齒。一種方法是對無牙頜的模型直接測量,即在患者口中取出印模,之后在口腔內確定合適的垂直關系及牙合關系,將確定了牙合關系的模型固定在三維激光掃描儀側,將測量的數據輸入計算機內,根據總義齒修復的原則和口 腔的實際情況,再在顯示器上確定上下頜垂直水平關系以及確定人工牙齒的排列。 目前CAD/CAM尚未在臨床廣泛推廣,要改進的方面包括:
(1)顏色的調配,如何使瓷塊的顏色配出自然牙的頸、體與切端色。 三、人工種植牙技術
人工種植牙技術為口腔修復領域的最大進展之一,從根本上改變了口腔修復的傳統觀念和修復方式。人工種植牙是目前最近似自然牙的一種修復缺牙的方法。此項技術隨著材料科學、口腔外科學、口腔修復學、牙周病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眾多學科的發展而迅速發展,已能夠有效地應用于臨床。人工種植牙是以手術 方法將種植體植入到缺牙部位,種植體的基本形式包括埋植型二段式及非埋植型一段式種植體。待種植體愈合后再在其上完成牙冠的制作。此種修復改變了以往假牙的固定方式,通過種植體與牙槽骨的骨性結合而固定在牙槽骨內,將咀嚼力量直接傳導到頜骨內,因此固定效果好,能較好地恢復咀嚼功能,舒適而無異物感,不影 響發音,受到患者的歡迎。 人工種植牙成功的關鍵是,種植體能否與牙槽骨達到完好的骨性結合,首先需選擇與牙槽骨有較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目前應用較多的是純鈦或鈦合金,無論在其表面是否有羥基磷灰石涂層,均有很好的修復效果。而適應癥的選擇也是種植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主要適合于身心健康、牙齒及骨骼也發育完成定型的成年 人,缺牙在半年左右,口腔衛生狀況適合種植的人,而年老體弱、口腔衛生差、患有全身、消耗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疾病、血液病、糖尿病、結核、中晚期腫瘤,或正在接受放療者),無論缺牙多少,均不宜做種植。 由于患者缺牙后口腔組織結構變化不同,需根據臨床檢查、X線牙片和斷層片、模型分析以及醫師的經驗進行綜合分析。以CT等先進手段對種植區及全頜進行三維圖像掃描,根據牙槽骨情況及與上頜竇、鼻腔、下牙槽神經管等解剖結構的關系,以及牙合關系等,由計算機輔助設計確定種植部位及方向、角度。 人工種植牙在臨床上已獲得成功,但對如何保證其遠期效果及獲得更接近于自然牙的種植體是今后的研究重點。對種植體與骨界面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種植愈合的生物誘導及各種生物相容性材料的開發為今后的研究創造了條件。人工種植牙可用于單個牙、多個牙及全牙列缺失的修復。還可應用于頜骨缺損義頜的修復,并 可將種植體用于眼球缺失義眼修復的固位;耳缺損義耳修復或助聽器的固定,鼻缺損義鼻及頜面部缺損假面修復的固位等,從根本上提高了這些修復的固位效果。 口腔修復研究人工種植牙的部分主要為冠上結構與冠上結構的固位形。目前人工種植牙的冠上結構有多種形式,多為柱狀。而冠上結構為口腔修復專業的重要研究內容,牙冠修復多為烤瓷冠,全塑冠偶有應用, 塑膠冠多為暫時性修復,金屬冠偶用在后牙修復,但由于材料性能及口腔環境的影響用之較少。牙冠與種植體的粘接有多種形式,應用較多的包括,螺釘固位方式,粘固的方式等,粘固與螺釘固位聯合應用,按扣式、卡桿式固位、栓道式固位均有應用。 四、激光技術在修復的應用 激光在醫學上的應用十分廣泛,可用于凝固、燒灼、切割、汽化、光敏、針灸、免疫、麻醉止痛等多方面。激光技術在口腔研究領域可用于防齲、去齲、備洞、止痛、牙髓牙周組織的治療等。 關于激光是否能用在牙體硬組織,美國Premier激光儀器公司生產的Premier Er:YAG激光儀不用麻醉,可真正無痛地消除腐爛組織和備洞。活髓牙矯形修復牙體預備時止痛,特別適用于不宜實施局麻的患者。Nd:YAG激光麻醉一般 在2W,20PPS下進行,每個牙面的照射時間為2~3min。具體步驟為:事先離開預備牙5~10mm,固定照射牙面20~30s,然后以劃同心圓方式 繞動光纖頭端(注意激光束要局限在牙面上),并逐漸接近牙面,直到有刺激感為止,在此距離下轉動照射整個牙面20~40s。反復以上過程,直至光纖頭端能 直接接觸牙面照射而無痛感,此時便可行牙體預備。牙科世界報告之口腔學術 修復激光技術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主要為激光焊接,目前定型的為冠橋修復體支架的焊接,修復體的焊接。而直接在口腔內的焊接也在研究當中,這將為橋體制作和橋體的直接修復提供更廣泛的空間。激光技術在口腔修復領域還可用活髓牙修復時牙體預備后牙本質過敏的止痛。 現代修復技術特別是對以種植體為基牙的修復技術要求制作更加精確的橋體。目前常用的冠橋鑄造技術常常產生金屬微收縮,對于傳統橋體,這種微收縮還不致于明顯影響其順利就位。但在種植體為基牙的橋體則要求相當精確,此時,金屬微收縮可能導致橋體不能就位。現在已開發出立體激光焊接系統,既能用于種植體 橋體制作,又適于常規精密金屬冠橋加工。這一系統有較強的金屬焊接能力,可用以焊接制備以種植體為基牙的橋體支架中的純鈦部件。所用激光多為Nd:YAG 激光,由于鈦極易形成氧化層焊接要求在氬氣中進行,以獲得更好的焊接強度。立體激光焊接系統通過透鏡組合及鏡聚焦一般能達到600~800μm的焊接深 度。激光使位于每個焊接面兩端的鈦熔化,冷卻后鈦件結合在一起。因為是相同金屬融合,其間無任何雜質,所以融接強度極高。另外兩束激光在焊接部件的兩端同時工作,這種焊接的同時避免了不同焊接所產生的微收縮,保證了種植體橋必須的精確度。這一激光焊接系統在矯形修復領域將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五、鑄鈦技術 鈦及鈦合金由于具有優良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蝕性及生物力學性能,而且資源豐富、價格低廉,可滿足口腔修復金屬材料的大部分要求。是一種具有巨大開發潛力和應用前景的金屬。 1.鈦及鈦合金的一般性能:①理化性能:純鈦的密度為4.5g/cm3,約為金合金的25%。鈦及鈦合金的化學性能穩定,對大部分化學介質都有極好 的耐腐蝕性能。在口腔內其耐腐蝕性能優于鈷鉻合金、鎳基合金。②鑄造性能:純鈦的鑄造性能隨鑄造機的不同而不同。工業純鈦的線收縮率為1.0%-1.1%,牙科鑄造用鈦的線收縮率為1.8%-2.0%。③生物學性能:鈦表面有致密的氧化膜,使其具有優越的生物學性能。鈦的細胞毒性小于Co、Cr、Ni。鈦及鈦合金與生物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在骨組織內能與骨組織發生骨性結合,純鈦及鈦合金是目前國際上口腔種植體的主要材料。牙科世界報告之口腔學術 2.鈦在口腔修復學中的應用:①固定義齒:純鈦的力學性能接近Ⅲ型金合金,適合冠橋修復。鈦冠的加工方法可以用鑄造方法也可用鍛造的方法。有報道鑄造鈦冠的適合性高于鎳基合金全冠。鈦冠橋鍛造的方法是用電火花蝕刻機械加工。②局部可摘義齒:純鈦的力學性能較目前常用的鈷鉻合金低,因此在局部可摘局部義齒支架時,其厚度要高于鈷鉻合金才能達到支架的性能要求,純鈦及鈦合金制作局部可摘義齒支架時鑄造后線性收縮率為,比鈷鉻合金小,因此具有更好的適應 性。③鈦烤瓷修復:鈦底層冠加工方法有機床加工、放電加工(電火花蝕刻)、CAD/CAM加工和鑄造加工。前三種屬于冷加工,對鈦及鈦合金的理化性能影響較小。④牙頜畸形矯治:合金正牙絲彈性模量低,強度適中,具有良好的回彈性,可多次產生溫和、持久的矯正力,這種矯正力適合生理要求。合金是制作正牙絲較為理想的材料。另外還可用植入顱面骨中的純鈦種植體作頜外支抗,矯正頜骨錯位畸形。3.鈦及鈦合金的鑄造:傳統失蠟鑄造技術制作鈦修復體不易取得成功,因為鈦非常活潑,高溫下極易與大氣中或包埋料中的多種元素反應。所以,鈦的鑄造需要有特殊的熱源、專用的模型材料以及防止鈦表面污染的儀器設備。牙科專用鑄鈦機的溶解氛圍有:真空方式和惰性氣體保護法。惰性氣體分別是氬氣和氦氣。牙科專用 鑄鈦機熔解方式有:高頻感應方式和弧熔解法。牙科專用鑄鈦機的鑄造方法有:差壓式鑄造法、加壓鑄造法及離心鑄造法。差壓式鑄造法是利用熔金室和鑄造室的壓差使鈦及鈦合金鑄入鑄型腔內的方法。加壓鑄造法是在較低壓力的惰性氣體的保護下熔解鈦料,當熔化的液體鈦及鈦合金流到鑄道口時,從液體鈦及鈦合金的表面加 以較高的壓力,使液體鈦鑄入鑄型腔內。此外,鑄鈦使用的金屬坩堝、氧化鋁坩堝合高密度石墨坩堝。金屬坩堝多為銅制坩堝,且多用弧熔解方式。鑄鈦需鑄鈦用包埋料。在鑄鈦過程中還注意:熔模的厚度不宜少于0.7cm,排氣道的設置、鑄道的設置、鑄型的形式、鑄型烘烤焙燒的溫度及鑄造時鑄型的溫度要求、鑄型的冷卻方式,鑄件的表面處理方法等也與鈷鉻、鎳基等合金不同。 六、烤瓷修復技術 牙科陶瓷是兼具美觀和功能優良的口腔修復材料,它不僅有極佳的生物相容性,優良的耐腐蝕性和耐磨損性,低熱傳導性,而且色澤穩定并可配色。牙科陶瓷可用于金屬烤瓷及全瓷冠。 1962年Weinstein等發明了瓷附熔金屬技術,將金屬基底結構強度和瓷的美學性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制備出具有美學效果的金瓷冠橋修復體。隨著電子技術和牙科陶瓷材料的不斷發展,不僅簡化了復雜的烤瓷過程,而且烤瓷牙的性能及美學效果不斷提高。目前這項成熟技術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1.金屬內冠:目前臨床常用的金屬烤瓷是指貴金屬和非貴金屬烤瓷兩種技術。貴金屬烤瓷的金屬內冠一般是金、鈀合金。這種烤瓷冠有兩個優點,一是顏色 美觀,尤其是瓷冠的邊緣,不會發青、發灰;二是瓷與金屬結合非常好,少有崩瓷的情況,但成本較高。 非貴金屬烤瓷一般是在鎳鉻合金上烤瓷,其優點是成本較低,缺點是邊緣密合度差和邊緣顏色差,容易出現發青,發灰的情況,且鎳對人體細胞有毒性。更重要的是,如果瓷粉和合金選擇不當,其膨脹系數不匹配,容易出 現崩瓷現象。 鈦及鈦合金由于具有優良生物相容性,耐腐蝕性,及生物力學性能,而且來源豐富,價格低廉,成為具有巨大開發潛力和應用前景的修復體金屬。鈦表面烤瓷需要特殊設備和專用的鈦基低熔烤瓷粉系統。90年代隨著牙科用鑄鈦機,低熔烤瓷粉的開發以及鑄鈦技術的發展,鈦基底冠烤瓷技術逐漸成熟并已應用臨床。 鈦及鈦合金底層冠加工方法有:機床加工,放電加工(即電火花蝕刻),CAD/CAM加工和鑄造加工。目前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鈦烤瓷顏色、形態、邊緣密合及粘連力等方面均可達到臨床要求。牙科世界報告之口腔學術 利用電鑄方法加工純金烤瓷內冠的方法是90年代出現的使金屬修復體成形的新方法。電鑄與電鍍的區別在于沉積金屬的厚度不同。電鑄設備由電鍍杯,導電銅絲電鍍頭組成。電鍍杯由盛杯電解液的電解溶器,振動棒及自動熱循環裝置構成。牙科世界報告之口腔學術 電鍍頭由正負極組成。電鍍時在電能液中加入光亮劑,用來提高表面硬度并形成 較好的沉淀顆粒。電鑄方法概略為制作金冠石膏代型;涂25μm的間隙涂料,留出粘接劑位置。 復制石膏代型,修整表面涂一薄層導電銀漆,與固定在代型兼臺下 方的銅絲相連,然后將其固定在電鍍頭負極上,置于電鍍杯中鍍金。6-11小時,鍍金屬厚度可達0.2 mm;電鍍完成后去除石膏代型,清洗處理,烤瓷前在金屬底層冠表面涂粘連劑以增加與遮色瓷的結合力。電鑄純金烤瓷底層冠薄而均勻,生物相容性好,邊緣密合,冠邊緣精度可達15—20μM,美學效果足以和全瓷冠媲美,并有足夠強度。目前相關研究是加強金瓷結合機制,修復體強度,或在底層冠表面鍍鋅以增加金瓷結合力的研究。 2.瓷粉和比色。除了常規的體瓷不透明瓷外還有切端瓷,嵌體瓷,效果瓷,仿真瓷,透明瓷,修色瓷、充填瓷,修復瓷,肩臺等,使技工操作簡便,效果逼 真自然。在此色上除了Vita:16色比色板外,還有依照顏色的色度及明度,Chromscope 20比色板,自動Vita比色機應用臨床,此機還可提供與比色顏色相應上瓷粉的配方。 七、全瓷冠技術 由于瓷附金屬修復體的基底結構是金屬,光線不能在基底結構中傳導,直接影響了修復體的透光性,使其缺乏自然牙的活力;烤瓷合金中的金屬離子不僅能使瓷修復體發生褪色,而且部分患者對金屬有過敏反應。這些因素促進了不需要金屬基底結構的全瓷冠系統的研制。牙科世界報告之口腔學術 盡管1886年Land制作出第一個瓷甲冠,但 由于其抗彎強度低,燒結收縮大,與預備牙邊緣適應性較差,又限制了全瓷冠的材料使用。長期以來,利用多種制作技術相繼開發了多種全瓷冠材料,按制作技術不同可分為:(1)可切削陶瓷(machineable ceramics);(2)鑄造玻璃陶瓷(castable ceramics);(3)熱壓鑄陶瓷(hot pressable ceramics);(4)常規粉漿瓷(conventional powder-sluury ceramics);(5)滲透陶瓷(infiltrated ceramics)。 1.CAD/CAM加工:采用工業預成瓷塊,經過機械加工方法得到的全瓷冠修復體。牙科世界報告之口腔學術 2.鑄造玻璃陶瓷:1987年Dentsply公司推出Dicor鑄造玻璃陶瓷,其制作工藝是在高溫下將富含SiO2和K2O的玻璃進行熔化,通過 失蠟技術進行玻璃的鑄造成型,制成修復體的坯體。再經過650℃的熱處理成核并在高溫下控制成核并在1075℃高溫下控制晶核生長,形成四硅氟云母晶體, 提高玻璃陶瓷的強度和韌性。 由于這種瓷的透光性好并能混合來源于自然牙和周圍軟組織的顏色,使修復體與自然牙顏色相差無幾,達到最佳美學效果。鑄造玻璃陶瓷可以制作全瓷冠、嵌體、牙貼面等。鑄造玻璃陶瓷修復體的碎裂影響了其美學性能體現。國內外用此技術制作的修復體數量在逐漸減少。解決途徑主要通過以下2 方面:修改組成成分,使新成的鑄造玻璃陶瓷抗碎強度提高;加強碎裂研究和采取預防措施。 3.熱壓鑄陶瓷:IVOCLAR 公司開發研制出熱壓爐。熱壓陶瓷制作工藝類似失蠟法鑄造技術。修復體蠟型用磷酸鹽包埋,放置在圓柱型爐模上,當模型加熱到850℃時,打開上蓋放入瓷并蓋 上氧化鋁推進棒,按下自控按鈕。 爐內即按給定程序自動加熱到1150℃并維持20min,粘滯的玻璃陶瓷材料0.3-0.4Mpa 壓力下注入腔型,完成瓷修復體的成型。瓷表面的處理有2種方法:用與基體材料相似的表面釉瓷進行著色處理,厚度50-60μm;或表面飾瓷。這一技術具有操作簡單、省時、費用低優點。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4.常規粉漿瓷采用一定量的白石榴石晶體粉末和長石瓷粉末混合在一起,用蒸餾水調拌成粉漿,涂塑在特種耐火代型材料上,經過高溫燒結制成全瓷冠的技術。由于它具有長石瓷的色澤和透光性,因而一次成型就能完成全瓷冠制作。 5.玻璃滲透氧化鋁陶瓷(glass-infiltrated alumina oxide ceramics)陶瓷滲透陶瓷。國內簡稱滲透陶瓷。1987年Tyszblat發明出制作高強度,低收縮全瓷冠技術,也是牙科陶瓷全冠制作中唯一使用其專利技術命名的制作技術。高純度細顆粒的氧化鋁粉末制成高體積分數的注漿,涂塑在In-Ceram專用石膏(耐火)代型上,通過石膏的毛細管作用吸收水份。 然后將模型放在In-Ceram爐內1100℃溫度下燒結2h,形成多孔的Al2O3骨架。在Al2O3骨架上采用特殊的熔溶的稀土玻璃料(鑭硼玻璃)在1150℃高溫下滲透,充滿氧化鋁核型的孔隙,形成一種氧化鋁與玻璃連續與相互滲透復合結構,限制了裂紋的擴張,使材料的三點扭曲強度達到了320 —360MPa是一般全冠材料的3—4倍。應用此技術,臨床不僅成功地制做了單冠還可制作前牙橋的底層支架、核粒。 經過玻璃滲透后的氧化鋁核,再用瓷進行,即可得到理想的類似于自然牙的全瓷冠。該技術最大優點是修復體底層強度高,是全瓷冠流的3—4倍,此外邊緣適合性好,帶核粒烤燒成幾乎無收縮,對X線 半阻射,在X線片上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冠的邊緣,同時,又可以觀察冠下牙體形象,把樹脂、合金區別出來。透光度與天然牙近似。技術缺點是:由于熔融法燒烤和滲透燒烤兩個較長時間的燒烤才能制成其關健的底層。需特殊設備,費用較高,操作人員需用特殊培訓。以上各種全瓷冠的制作各有優缺點,根據臨床情況選擇。
|